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暑期三下乡】“陕北印记 红色追踪”丨绥德非遗传承馆及实验中学篇:传承文化遗产 延续历史文脉

发布日期:2023-08-10   来源:   点击量:

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和绥德实验中学进行考察。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民族团结的基础。国家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非常重视,如今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8月6日,“陕北印记,红色追踪”团队到达绥德,并在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和绥德实验中学两地进行参观学习。

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总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展示有绥德石雕、绥米唢呐、陕北秧歌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和绥德剪纸、绥德泥塑等12项省市级非遗项目。近年来,绥德县文化馆在各类群众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方面硕果累累,各类馆办团队在公益性演出及国内外比赛中成绩优异,全力收集整理、抢救、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为绥德县赢得了多项荣誉。



大型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在澳门上演反响空前热烈;创编的唢呐联奏《庆丰年》被文旅部评为群星奖决赛人围作品;小品《高原人家》与无伴奏情景表演唱《绞煤号子》均荣获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等。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3项、省级11项、市级23项、县级89项;传承单位3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单位1个、非遗传习所(基地)5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非遗保护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在陕北地区占绝对优势。



2021年9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观摩石雕、绥德平安书、剪纸、民歌、泥塑等展示,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表示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中指出,绥德是黄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孕育发展了优秀民间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质朴、豪迈。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通过此次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来榆考察路线,团队成员们在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里也感受到了陕北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厚的文化遗产。



在领略过非遗馆的魅力过后,团队成员对馆内的讲解员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团队了解到了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现在的基本情况以及传承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做出的具体措施。比如,开展中小学生课外研学活动,让非遗传承进校园并且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相关培训等等。通过此次采访,团队成员们明白了文化传承的艰难,也更加意识到了传承的重要性。



在走过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后,团队又来到了绥德实验中学。绥德实验中学位于绥德县绥师路,是一所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此地后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基础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在教育。我们办教育,就是要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勉励同学们珍惜大好年华,修身立德、勤学上进、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做好文化传承,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自觉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作为正在蓬勃发展的青年一辈,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必须主动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增强自身素质,树立崇高理想,团结奋进,共创未来!


(审核:晁梦雨)